气象科学专业知识服务系统
第24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杨和平:在塞上江南探寻新质生产力

今年1月,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第24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服务锻炼,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数据应用室副主任杨和平作为成员之一,被选派到自治区吴忠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皮厚”的挂职之路

在西部地区,“博士服务团”就是“创新”的代名词。1999年至今,“博士服务团”是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支持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培养锻炼青年人才的重要项目,成员们发挥特长、真抓实干,为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杨和平原本是气象数据分析与服务方面的专家,来到吴忠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后,负责的人工智能、数字信息等虽然也属于信息科学技术领域,但这个岗位的职责倾向于更为宏观的第二产业工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等工作。可以说,杨和平面对的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对此,善于钻研的杨和平并未退缩。他开始奔赴基层,耐心地去找需求、寻初衷。人不认识,他就拿着花名册去各个办公室串门,对着名单和人一一对号;事不了解,他就查资料,从数字经济等行业词汇开始学起;工作不清楚,他就去调研,到各个企业实地调研,了解纸面上那些描述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的对应关系,避免纸上谈兵……“那段时间正赶上《年会不能停!》电影上映,我当时厚着脸皮的样子,就像电影里主人公去人事部门后到处点名那个场景。”杨和平说。

新领域、新环境、新岗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快速适应?杨和平认为,调研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他积极开展下基层调研,实地走访企业近30家,编制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企业发展进程、需求和面临的困境。“中国气象局‘9119’工作法对我的帮助特别大,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始终坚持‘把用户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首要标准’的工作理念对我也非常有帮助。”他将气象数据“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的理念和方法,融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思路中,为自己下一步的工作找到方向。

“跨界”的成长之旅

如果把挂职锻炼比喻成课堂教学,那么上学期的课程是“查实情、摸家底”,而“定举措、见成果”则是下学期的主课。

在前期调研中,杨和平发现吴忠市中小企业存在产能过剩、同质竞争等问题。而他面对挂职“一年”这个倒计时,能解决哪些问题?如何因地制宜去解决好这些问题?是他思虑与考量的关键。

8c467d701fbeb8e0c3c2bf1810644194.jpg

杨和平作挂职工作汇报。图/文 吴雪媛

杨和平结合气象数据市场化配置前期的工作经验,以宁夏人工智能产业园的建设为契机,协助修订《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申报书》;先后与上海数据交易所等数据交易平台签订宁夏区域数据要素服务中心建设框架合作协议,引导企业看到数据的价值,并编写《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应用场景建设情况》等调研报告。结合自身在气象及农业方面的资源,他还邀请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到吴忠考察,为鲜食及酿酒葡萄种植提供技术支撑,为后期鲜食葡萄试验基地落户吴忠搭建桥梁。

“一年看似很长,但在充实而紧张的工作中就感觉很短。”挂职之初,杨和平曾问过自己三个问题:援宁为什么?在宁干什么?离宁留什么?随着一次次调研、一遍遍分析、一项项执行,他的答案也越来越明确:援宁为什么,是响应国家号召,支持当地发展,是深入基层了解需求,同时“升级”自己的本领;在宁干什么,是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重点,立足宁夏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将国家级数字交易平台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引入吴忠,助力本地数字经济发展;至于离宁留什么,杨和平说,“希望能在新质生产力发展大潮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当地的同志持续开展工作提供‘能踩的肩膀’。”


来源:中国气象报
作者:张宏伟
责任编辑:蒋芷晴
审核:苏杰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