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风圈半径是什么?
台风风圈半径是指以台风中心为圆心,向外延伸至达到外围特定风速边界的平均距离。这一指标直观反映了台风的影响范围。由于台风结构复杂,风场往往并非完全对称的圆形,在不同方向上半径存在差异。因此,气象部门发布信息时,通常会给出平均半径,或是分别提供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象限的具体数值,以便更准确地描述台风风圈的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风速大小,台风风圈通常被划分为三种:七级风圈(对应热带风暴级风力,风速13.9米/秒至17.1米/秒)、十级风圈(对应强热带风暴级风力,风速24.5米/秒至28.4米/秒)、十二级风圈(对应台风级风力,风速32.7米/秒至36.9米/秒)。不同强度的风圈具有不同的预报指示意义。七级风圈表示台风主体环流所带来大风的影响范围,一般以其半径来衡量台风尺度;十级风圈反映台风强破坏力的影响范围,是台风防御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十二级风圈是台风核心破坏力最集中的区域,也是判断台风强灾害范围和影响程度的关键依据之一。
以台风“桦加沙”为例,其风圈呈现明显的非对称特征,其中七级风圈半径的西南方向影响范围更广(380公里)。这意味着即使距离台风中心较远,但若处在台风西南侧的七级风圈内,也可能感受到明显的大风影响。
因此,关注台风时,不能只看路径,更要留意风圈半径,判断自己所处位置是否在风圈覆盖范围内。但要准确评估台风强度,还需结合其他信息。例如,风圈大的台风可能带来大范围降水和强风,影响面广,但中心强度未必超过风圈小而紧凑的台风。同时,根据所处风圈等级采取防范措施。例如,位于七级风圈内,需做好防风准备;若在十级或十二级风圈,则必须严格遵守防台要求,避免外出以确保安全。
了解台风结构也很重要
除了风圈半径,了解台风的结构也至关重要。一个成熟台风低空风场的水平结构通常可以划分为三个明显不同的部分:最外层是台风大风区(外圈),在这里,风速开始增强,风雨加大;其内是破坏力最集中的台风涡旋区(中圈),其环绕台风眼,由一些高大的对流云组成,因此风雨最为猛烈;中心是台风眼区(内圈),由于台风内逆时针方向(北半球)旋转的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与向中心旋转吹入的风力相互平衡抵消,这里风速迅速减小或静风,降水停止,甚至可能出现晴空。但需要注意的是,台风眼内虽然天气暂时平静,但海上的浪潮却可能非常汹涌,这是因为台风中心的气压远比四周要低。同时,随着台风移动,原本为台风眼区覆盖的地方会很快转变成台风涡旋区,天气又恢复成狂风暴雨的模样。

图为台风流场水平结构示意图
在北半球,台风右半圆的风向与台风移动方向一致,风速叠加效应使得风力显著增强。同时,该侧通常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邻,两者之间的气压梯度更大,进一步加剧风势。因此,右半圆往往风力更强、影响范围更广、海浪也更为汹涌。相比之下,左半圆的风向与台风移动方向相反,风速有所抵消,加之可能靠近低压区,气压梯度较小,风力和海浪的威胁通常弱于右半圆。但需注意,即便是相对“较弱”的左半圆,对于成熟台风而言,其风力仍可能达到灾害级别,两个半圆都极具危险性。因此,无论船舶位于台风哪一侧,都应立即启动返航程序;若无法及时返航,需严格按照海事部门的避台风指引采取防护措施,切勿心存侥幸。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编辑:刘蕊
审核:苏杰西